動態(tài)資訊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
人民英雄紀念碑
莊嚴巍峨
建筑博物館(中國建筑科技館)
“中華營造·梁思成、林徽因”展覽正在展出
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圖紙(仿制)
讓我們懷著對先輩的敬仰之情
一起走進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背后的故事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紀念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由兩層月臺、兩層須彌座、碑身和碑頂組成,
通高37.94米,東西寬50.44米,南北長61.54米,共使用17000多塊花崗巖和漢白玉,
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
興建人民英雄紀念碑
梁思成、林徽因參與設計
1949年9月23日,著名雕塑家滑田友寫信給北京市建設局領導,建議在天安門廣場建一個雕塑建筑組合的紀念碑。
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會議決議:
為紀念新舊民主革命時期犧牲的烈士,在首都天安門廣場興建一座紀念碑。
△1949年9月30日,毛澤東等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代表們來到天安門廣場 圖源:央視網(wǎng)
10月8日,滑田友在回復北京市建設局關于征求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意見的信中,
提出了四個紀念碑設計的原則條件:一要人民一望就懂;二要適合場所;三要具有共通性;四要人民在集會時可以看見。
梁思成和林徽因作為專家組的成員,為這次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出謀劃策。
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及方案審查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在建國初期承擔完成的另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也是二人始終引以為豪的一件事情。
作為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和建筑設計組的組長,
梁思成參與了方案設計和審查的絕大部分工作,
并在碑體及碑頂形式的設計及臺基風格的確定等關鍵技術問題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意見基本上得到采納。
林徽因則承擔了美術設計方面的部分任務,特別是為紀念碑的碑座和碑身設計了全套紋飾,其中很大一部分被采納。
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林徽因在生命的最后歲月參與的又一項重要工作,是她建筑人生的又一座豐碑。
“紀念死者,鼓舞生者”是建立這座紀念碑的目的,那么這座規(guī)劃宏偉的紀念碑,究竟應該以怎么樣的造型完成它的使命呢?
當時設計要求有三個:
(1)建筑造型要能承載“紀念死者,鼓舞生者”的神圣使命;
(2)作品風格要突出莊嚴肅穆的主題和時代精神的特征;
(3)紀念碑表達的內容和形式要能體現(xiàn)廣博宏大的思想。
1949 年9月30日下午,政協(xié)一屆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了建造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提案,并通過了紀念碑的碑文。
△1949年9月30日,周恩來主持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儀式 圖源:央視網(wǎng)
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向全國征求紀念碑設計方案。在收到的近180份方案中大致可以分為幾個主要類型 :
(1)認為人民英雄來自廣大工農群眾,碑應有親切感,方案采用平鋪在地面的方式 ;
(2)以巨型雕像體現(xiàn)英雄形象 ;
(3)用高聳矗立的碑形塔形,體現(xiàn)革命先烈高聳云霄的英雄氣概和崇高品質。
至于藝術形式 , 有用中國傳統(tǒng)形式的,有用歐洲古典形式的,也有“現(xiàn)代”式的。
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邀請各方面單位、團體的代表以及在京的一些建筑師、藝術家會同評選。
平鋪地面的方案很快就被否定了,于是爭論的中心問題是以碑的形式為主,還是以雕像的形式為主?
碑形還是群雕?
關于碑身風格的爭論
在論證設計方案及施工過程中,圍繞碑體形式、碑頂形式、臺基風格、浮雕題材等問題,各方曾產(chǎn)生諸多分歧,
設計方案亦反復修改,碑體的施工甚至一度因此停工。
根據(jù)梁思成記述,爭論過程中,關于碑身的意見逐漸傾向于采用碑形,主要原因基于兩點:
一是從政治上考慮,
因為“政協(xié)會議通過建碑,通過了‘碑文’,碑的設計應以‘碑文’為中心主題,
所以應采用碑的形式?!敝劣凇氨摹敝兴婕暗母锩鼩v史,則可通過浮雕的方式表現(xiàn)。
二是從設計上考慮,
“以鐫刻文字為主題的碑,在我國有悠久的傳統(tǒng)”,且能充分突出“碑文”的內容,“所以采用我國傳統(tǒng)的碑的形式較為恰當?!?/span>
時任北京市市長彭真在聽取了相關意見的報告后,
表示中央領導比較認可和園“萬壽山昆明湖”碑和北海白塔山下“瓊島春陰”碑的形式,
關于碑身表現(xiàn)形式的討論基本上告一段落,后續(xù)的碑體設計及施工準備工作亦依據(jù)此意見展開。
建筑頂還是群像?
關于碑頂模式的爭論
碑身形式初步確定之后,人民英雄紀念碑正式開工建造。
△毛澤東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 圖源:央視網(wǎng)
專家們圍繞碑頂?shù)谋憩F(xiàn)形式又一次展開激烈的爭論,一直持續(xù)到1954年下半年才確定基本方案。
關于碑頂模式的意見較為分散,雕塑家們大多堅持采用群像的方式,
認為此種方式既有現(xiàn)代感,可以取得生動的輪廓線,又能體現(xiàn)革命精神。
梁思成等一部分建筑學家主張用傳統(tǒng)的“建筑頂”的表現(xiàn)方式,
但也有一些建筑界的同行不認可這一意見,甚至“很不禮貌地說是‘一頂小瓜皮帽’”。
對于“建筑頂”模式,雕塑家們認為太古老,缺乏新意。
對于群像模式,建筑學家們則普遍認為在40多米高的碑頂上樹立雕像,不可能看得清楚。
1954年11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員會召開會議,彭真提出:“如用群像,主題混淆,不相配合”,指示用“建筑頂”。
在具體的表現(xiàn)方式上,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以梁思成的方案為基礎,適度作了調整,
最終確定了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廡殿頂?shù)臉邮?/span>。
基座還是門洞?
關于碑座的爭論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建造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在整個設計建造過程中,梁思成對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起到?jīng)Q定性作用。
關于碑座的爭論同樣發(fā)生在碑身形式確定之后。
1951年夏天,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初步推出了3種設計方案,并專門制作了模型。
△毛澤東在參觀設計方案模型
這些方案最突出的特征即是將紀念碑碑身下的平臺加高,下面開個門洞,類似天安門的臺座。
△梁思成先生給彭真寫的信
1951年8月29日,病中的梁思成給彭真市長的信中闡明了梁思成對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的基本思想。
今天看來,這封信對于中央首長下決心采用現(xiàn)在建成的碑形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如果不是梁思成的這封信,人民英雄紀念碑也可能會是另外一種形式。
在這封信中,梁思成指出,將大平臺加高,下面開三個門洞,
“如此高大矗立的,石造的,有極大重量的大碑,底下不是腳踏實地的基座,而是空虛的三個大洞,大大違背了結構原理”。
如此嚴重的缺點,導致視覺上太缺乏安全感,缺乏“永垂不朽”的品質。
梁思成還從紀念碑與天安門的關系上闡述了紀念碑與天安門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重要的象征性建筑物,
不應有任何類似的形體,而應互不重復,互相襯托出對方和自身的偉大。
在紀念碑臺基設計中,梁思成可能參考了故宮太和殿的臺基,
使得紀念碑與故宮建筑群從形式與材料上都保持了與中國建筑文脈的一致。
樹立豐碑
紀念英雄
1952年,有關方面通過各種方式征求各界人民的意見,歸納、修正成最后的圖樣。
確定碑型后,人民英雄紀念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動工興建。
△毛澤東題寫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正面碑文
當毛澤東把撰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題字送來后,
紀念碑的設計處長兼雕塑組組長劉開渠為請周恩來總理寫碑文,按照碑身的大小比例,打了一張格子交送上去。
△周恩來總理書寫的碑文
周總理前后共寫了40多遍,后來他把寫好的碑文親自送到工地,
并謙虛地說:“我躲到北戴河練了一個星期的字,你看行不行?”
三年以來
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
犧牲的人民英雄們
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
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
犧牲的人民英雄們
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從那時起
為了反對內外敵人
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歷次斗爭中
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碑文中的“三年以來”是指解放戰(zhàn)爭。
“三十年以來”是指自1919年五四運動起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
而1840年則是中國遭受百年屈辱的開端。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中國從此彌漫著滾滾硝煙,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這三個時間段中,都有無數(shù)中國愛國志士前赴后繼、不屈抗爭。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裝飾設計,尤其是表達紀念精神的浮雕設計,
是先由史學家初選出中國歷史上的“十大革命運動”題材,
最后經(jīng)毛澤東和周恩來審定,調集一批畫家、雕塑家和石工,到1953年才成立美術創(chuàng)作組來完成指定題材的八面浮雕。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 圖源:中國美術館
八塊浮雕分別以虎門硝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隊、勝利渡長江為主題。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五四運動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建造工作中,林徽因最突出的貢獻在于主持設計了須彌座上的花環(huán)和飾帶形的裝飾雕刻,
而她為碑座和碑身設計的花紋,亦被部分采納。
無數(shù)人的心血匯聚成最偉岸的豐碑,提醒我們時刻牢記歷史,不忘先烈。
從此,這座偉大的豐碑便屹立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
也永遠銘刻在億萬人的心中,它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英雄形象的象征,
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民族精神的象征。
圖文來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參考學習!
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lián)系我們,立即處理。
合作QQ765994289,微信13938229518。
建筑裝修裝飾工程專業(yè)承包貳級資質
建筑裝飾工程設計專項乙級資質
中國展覽館協(xié)會會員單位
鄭州海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qū)東風路豐慶路口瀚海海尚C座九層
電話:0371-6388 6270 ? ? 0371-5561 3536
手機:139 3822 9518(微信同號) ? 130 0752 9429 ? 139 3820 6079(微信同號)
Q Q:1664 5826 58??? 2869 2879 48 ???微信公眾號:ZZHTWH
郵箱:13938229518@163.com